多家械企涨停!集采“反内卷”来袭,医疗器械板块迎来春天

2025-08-13 17:45:28

2025年8月7日早盘,A股医疗器械板块迎来强势爆发:赛诺医疗直线封死20cm涨停,中红医疗、利德曼涨幅超10%,贝瑞基因、科华生物等多股集体涨停。与此同时,医疗器械指数ETF一度飙升近3%,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ETF(159883)上涨2.67%。从6月19日低点算起,医疗器械指数累计反弹近14%,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的6.43%,一场“迟到的崛起”正在上演。


01


政策拐点:从“唯低价”到“反内卷”


过去,药品集采曾让行业陷入“低价厮杀”的困境——企业为中标不惜低于成本报价,不仅挫伤创新热情,还可能引发供应中断和质量风险。2022-2024年间,多家药企因价格战退出市场,患者用药选择大幅缩减。


但2025年,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启动,标志着政策风向的重大转变。国家医保局明确提出“稳临床、保质量、防围标、反内卷”四大原则,告别“唯低价论”,具体突破包括:

-医疗机构可按品牌报量,自主选择认可的产品

-设置价格天花板(最低报价的1.8倍),遏制恶性竞争;

-新增GMP飞行检查,严守质量关;

-报价最低的企业须公开说明价格合理性,并承诺不低于成本。


这一转变并非偶然,而是源于对产业痛点的深刻洞察:恶性内卷最终会伤及创新根基和患者福祉。政策从“粗放管理”转向“精准扶持”,为医疗器械行业营造了良性生态。以重庆、甘肃等省市为例,过去受集采影响,本地企业发展萎靡,而新规实施后,这些区域的器械招标已明显回暖,同比增长超200%。


02


行业复苏:积压需求释放,政策助力添动能


政策红利落地的同时,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积压需求的集中释放。2025年上半年,全国医疗设备招投标市场规模超800亿元,同比增长62.75%;二季度中标金额超400亿元,同比增57%,创下近四年最佳成绩


分领域看,医学影像设备增长94.37%,医用软件飙升182%,口腔、中医、康复器械增幅均超70%。这波“复苏”的背后,是2023-2024年医疗反腐和财政压力导致的需求积压。随着反腐影响消退、合规整顿完成,2025年第一季度招标量便同比飙升67.49%,影像设备增长85.47%。


政策的“锦上添花”更让行业如虎添翼。“以旧换新”政策延续发力,中央财政拨款148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医疗设备更新,预计全年需求300亿元,叠加前年未执行的400-500亿元订单,总规模或破千亿。截至5月底,招标公告同比增58.87%,大单频现——仅福建省CT/MR集采预算就近9亿元。头部企业如迈瑞医疗预判,设备更新政策将持续至2027年,为行业注入中长期动力。


03


国产突围:创新器械出海


医疗器械板块的强势表现,还离不开企业的利好消息加持。8月7日,赛诺医疗子公司的自膨式颅内药物涂层支架系统获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,这是全球首个此类产品,也是首个国产神经介入器械获此殊荣,标志着国产创新的质量跃升。


不止于此,国产器械正加速出海,改写“进口垄断高端市场、出口以低值耗材为主”的旧格局。迈瑞医疗2024年海外收入增速40%,占比达35%,较2021年翻倍,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;联影医疗也计划在哈萨克斯坦建厂。未来,AI/机器人融合、“一带一路”拓展和新兴市场渗透,将成为更多医疗企业的核心战略。


04


合壹汇观点


医疗器械板块的崛起,是政策优化、需求释放与企业创新共振的结果。从“反内卷”的集采新规到设备更新的资金支持,从积压需求的集中爆发到国产器械的出海突破,行业正迎来估值修复与业绩增长的双重机遇。


对于企业而言,需抓住政策红利期,深耕技术创新,提升产品竞争力,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,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;对于投资者来说,随着行业生态持续改善,部分低估值、高成长的企业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迎来爆发,长线布局价值凸显。医疗器械行业的“春天”已至,未来值得期待。



免责声明:本文为合壹汇医疗整理,资料综合来源于医械汇及器械之家,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方处理。